) b- e9 ?* I b' T0 r
奇门遁甲入门|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四山与七十二候解析 第43讲
0 y' C8 h" f- y; I. e* i
: g& h& n: u6 N3 F6 C. @8 H
3 v' l, c( U: L- v
* g0 |* {0 Z) p
+ [5 v% B: p& Z ^: v
$ [$ W# m1 {% F& E& M七十二候,是中国最早的结合天文、气象、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。源于黄河流域 ,完整记载见于公元前2 世纪的《逸周书·时训解》。 ], N, o/ _! X0 @
9 I+ e2 m1 a- Q, t* c以五日为候,三候为气,六气为时,四时为岁,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。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,称候应。1 \8 {* d; s6 Q* g( j
0 [% ~5 ?. p: N; H- x$ L2 [# ]- `% n
1 `- E, B! } `7 e4 K
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、开花、结果等反应;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、始鸣、交配、迁徙等;非生物候应有始冻、解冻、雷始发声等。
, T% ?) F2 s. V6 J# Y3 G* O
, S: C( K, j9 y) D {( u0 S+ {( T d+ l3 Y0 c/ ^- @3 K) }
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,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。
2 v& o+ o; h, A( a0 n1 e$ H; Y! L- P4 a0 m, B9 ]
+ w! x% }7 G3 b& i
& I. u+ C5 G8 Q8 g
8 B: m) y" f) z4 L k* z
1 d3 G4 s" R3 Y5 H五天一候,一年365天(平年)为72候,为与24节气对应,规定三候为一节(气)、一年为72候。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,叫“候应”。 8 W7 b: m# N: [3 ?
@3 Z4 I# G3 W; x - W, ]; q" |5 S7 i' t e5 ~
6 j8 q A. X1 ?" C: K72候的“候”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,前者如“水始涸”、“东风解冻”、“虹始见”、“地始冻”等;后者有动物和植物,如“鸿雁来”、“虎始交”、“萍始生”、“苦菜秀”、“桃始华”等。
2 ^1 |; k+ r: A" H9 t8 m/ x
: ^; c5 \0 n7 x1 e3 `1 f. |0 [ 6 O$ @! n# J0 O1 v$ c
' y( n9 ~9 [, I; L5 B7 s七十二候的起源很早,对农事活动曾起过一定作用。虽然其中有些物候描述不那么准确,其中还有不科学成份,但对于了解古代华北地区的气候及其变迁,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9 ^- N7 B n8 i
* X% P) ^9 V& R4 g6 }6 W
由于当时确定物候的始见单位较小而气候的实际及地区差别很大,所以很难广泛应用。 . |; Z/ m0 W( P9 c
+ U9 s7 E# M- X1 Q9 }
; D$ d9 e- [ Q7 d4 a' P' _. s5 T& ]9 T5 H# L$ Q! z
据说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、气温、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,对于中国其它地区来说,同一节气所描绘的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。但实际上,“四立”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,“立”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。
/ N I+ z. K0 }# i( ]( ^
8 ], M( B( \( v* Y {
' o8 v5 ]2 x2 L/ z O9 H
1 F) [' S! o, F$ s; H
7 E* v& p7 p5 S/ ~气候学上,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℃ 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,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,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地区。
6 P) y5 }9 q) h2 a: D2 k& p
+ T& E- {! q; E" `8 r
! q. X' A7 ?+ e; U& v& K+ u, d, I
/ L# N2 g' @" s8 T9 p
5 N K: {+ }! @6 ?2 {7 g- D
/ a5 G) j: d( K3 _3 [! J$ c7 B- \- e
1 p5 T' _- z a9 ? |